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简介 
 

电离层空间环境实验室定位于电离层空间环境综合观测和空间物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电离层空间环境多尺度扰动变化特性及与日地环境中其它空间层次的耦合。经过几年的运行,电离层空间环境实验室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注重空间环境探测能力建设,开展科学问题等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强调探测技术特色和创新,在探测数据共享和利用上起到表率,从而在我国地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上发挥了示范作用。

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38人,其中研究员9名、副研究员10名、助理研究员5人、技术支撑人员12名和管理2名,学科分布在电离层、地磁与磁层、中高层大气、空间探测等学科领域。研究人员中,院士1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位。

电离层空间环境实验室以地基观测台网(包括漠河、北京、武汉、三亚等观测站及南北两极观测站)为支撑平台,并积极推进地磁/电离层掩星星座、深空探测等空间探测技术。

实验室的空间环境观测台链由我国从北到南的漠河、北京、武汉和三亚4个综合观测站,以及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有关观测一起构成,它是中科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和国家子午工程的骨干台站,该台链经过东亚电离层异常区域及蒙古地磁场异常区域,跨越典型的空间环境中纬与低纬地区,对观测研究空间环境扰动的南北传播特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经几年的发展,台链现有各类空间环境观测仪器46套,形成了地磁观测,中高层大气观测,电离层结构观测和电离层TEC观测四种可长期连续观测手段为主体的观测网,并针对我国空间环境地域特性,在我国南部建立VHF电离层雷达和电离层闪烁观测(GPS信标接收)手段,加强对我国低纬地区电离层不均匀结构现象的观测研究。

实验室注重参与国际观测网络与数据的交流。如:实验室的北京综合观测台站是国内首个进入国际INTERMAGNET网地磁观测的标准站(也是国内目前已经进入该网的两个台站之一);武汉综合观测台站是国内首个进入国际电离层台网的台站,已经多次参与国际电离层联测任务,其电离层观测数据长期纳入国际电离层数据交换;三亚VHF雷达参加国际赤道区联测。建有国际地球物理数据中心(北京),国际非相干散射雷达镜像站等。

实验室还和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签有长期合作协议;与俄罗斯科学院日地空间物理所签有所级合作协议。与俄罗斯科学院日地空间物理所和亚库次克宇宙线研究所同行开展了两项中俄国际合作项目合作研究,联合进行了电离层观测计划;与美国Alaska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等,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捷克、保加利亚等国相关科研机构及台湾中央大学等多个相关科研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国内与空间物理、大气物理研究领域相关的各兄弟科研单位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如作为承担单位之一参与"子午工程"的建设。